Orvieto%202.jpg

慢城

  新的城市哲学悄悄在欧洲一些小城里诞生,这套哲学叫做「慢」。继多年在意大利发起的慢食文化(slow food)后,慢城运动(citta slow)也逐渐兴起。慢城运动是慢食主义的发扬光大,发源地仍然在意大利,目前当地已有四十二个城市宣称是慢城,而全欧洲境内,包括波兰、奥地利、西班牙、葡萄牙、挪威、德国、法国、英国、瑞士已有数十几个城市加入,甚至在远东的日本及韩国也有慢城,德国境内则有六个慢城。
欧洲的慢城多半是中古世纪的小城,人口只有几万人之谱。没连锁店 没霓虹灯要成为慢城并不容易,首先城内不能停车,没有交通,只有行人徒步区,再者,城内不能卖速食,包括麦当劳、星巴克等连锁店和超市都应禁止,再者城内也没有霓虹灯,且周四和周日店面都不营业。这一切都是为了回归欧洲中古世纪的生活速度,同时却保留现代文明的特色。反污染、反噪音、反量化之馀,支持都市绿化,支持风力发电,支持小型农作有机经营,及保留地方特色,譬如在意大利长期以来漫长的午睡传统,又譬如支持以山城传统蜜蜂色灰色料粉刷房屋,在慢城的学校午餐供应的都是当地有机食物。有条件地反全球化说穿了,这套慢慢来或慢慢吃的哲学其实是反全球化运动的延伸。
但并非所有全球化或现代用品或策略都该被扬弃,著名慢城奥维亚托(Orvieto)市长齐米奇 便说,慢城不反对使用网路,也不反对以网路做为行销通路,齐米奇说,慢城主义者将改造现在的观光产业和农业甚至一般商店经营方式。车不入城 人潮反多齐米奇是慢食主义发起人之一,他一本慢的哲理,排斥速食和连锁店,在奥维亚托,店铺开始卖传统地方特色的东西,如有机香肠、手工巧克力,甚至一些独立少量制的起司,令商家惊讶的是,生意愈来愈好,观光客购买量大增。起初,齐米奇市长主张车子不淮开入城里时,许多店铺都很紧张,因为一般认定,交通流量意味著购买力,没想到整个城市成为行人徒步区后,观光客不降反增。
Orvieto_square_at_Duomo.jpg
布拉 (Bra)也是一个慢城,该城副市长布娜西碧儿对慢城主义充满信心,她认为,「这是欧洲传统文化的传承」,毕竟慢城慢的有理,发源地在罗马帝国中心的意大利也有原因,除了适合慢城的城市多半是中古世纪的小城,那些城市至今保有地方特色,也容易吸引观光客。而慢字在英文中充满负面意义,意大利文却积极得多。慢城和一般定义下的甜蜜生活(la dolce vita)的境界就十分接近。这也是为什么齐米奇市长不但在撰写一本叫慢的手册,他还准备在他的慢城学校准备一套教材,教材内容是:品味。齐米奇强调,现在的学童连鸡胸肉从哪来的?桃子树长成什么样子?都没有概念,他认为,品味是可以教导和训练的,而慢城主义其实是一种品味主义。没有品味便没有生活质感。
慢城主义是提升生活品质的一种诉求。「请慢用」有此精神在慢城的哲学里,只有慢工才能出细活,只有慢条斯理地吃,才能吃出品味,甚至活出品味。齐米奇等人为了慢城运动,每年在托斯坎尼山区召开慢城大会。他说,「我们的思维在亚洲很容易被接受。」可不是,不祗日本人,中文读者常说的客套话「请慢用」,其实便具有慢食或慢活的精神。齐米奇说,慢城运动的logo是蜗牛,「这点在日本没人有意见,在韩国则有人反对。」在台湾恐怕也会有人反对,可能会被误认为前几年新兴族群无壳蜗牛族,这两者的诉求和属性毕竟相去太远了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ydreamer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